师资队伍
副教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副教授 >> 正文
程红玉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6日 10:16  |  查看次数:[]

程红玉,女,19827出生,汉族,甘肃陇南徽县人,中党员,硕士,现为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二、三届祁连青年骨干教师,甘肃省第二届、张掖市第六、七、八届科技特派员。

一、主讲课程:《耕作学》、《作物栽培学》、《农业概论》

二、研究方向: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理论、农田杂草生物防治。

三、教育工作经历

2001.09-2005.06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本科/农学学士

2005.09-2008.06 甘肃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研究生/农学硕士

2022.09-至今    青海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研究生/在读

2008.09-2011.10  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助教

2011.10--2018.03  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讲师

2018.03--至今    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副教授

四、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主持甘肃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膜残留对玉米根系构型和玉米田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21JR1RG308)(2021.05-2023.04,已结题)

2.主持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河西地区玉米制种田盐化潮土改良培肥技术研究》(2022B-1692022.06-2025.06,已结题)

3.主持张掖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制种玉米生产力的影响研究》(ZY2024BJ11)(2024.11-2026.11,在研

4.主持校地合作项目《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验研究》(H2022006H2024004(2022.04-2025.06,在研)

5.参与甘肃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玉米制种连作土壤生态修复与减肥增效技术模式集成研究》(20YF8NG065),(2021.01-2022.12,第2参与人,已结题)

6.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制种玉米连作根际微生物变化及有机肥源缓解连作障碍机理研究》,(2019.01-2022.123参与人,已结题)

7.主持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地膜残留对土壤水分运移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2016A-078),(2016.10-2019.10已结题)。

8.主持甘肃省高校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面上项目《5-氨基乙酰丙酸(ALA)叶面肥对缓解玉米低温和盐碱胁迫的效应研究》(XZ1808),(2018.9-2020.9已结题)。

7.参与完成甘肃省高校成果转化项目《5-ALA叶面肥料的研制与推广》(2017D-19),(2017-2020,第3参与人,已结题

8.参与完成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玉米制种克服连作障碍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1011NKCG081),2010.01-2011.12,第3参与人,已结题

五、学术论文

1.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草地学报2025,33(5):1695-1705(第一作者).

2.张掖市玉米制种连作田地膜残留特征及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24,59(6):49-56(第一作者).

3.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高产高效优化农艺措施研究.玉米科学,2023,31(4):108-117(第一作者).

4.化肥减量下有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和生物菌肥对玉米连作土壤的生态修复效应.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10):48-54(通讯作者).

5.减量施氮对河西灌区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24,59(1):94-101(通讯作者).

6.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玉米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研究.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 (2):149-150(第一作者).

7.地膜残留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 (9):108-109(第一作者).

8.ALA叶面肥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和灌浆速率的影响.麦类作物学报, 2018,38(5):572-577(第一作者).

9.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马铃薯上的应用.中国马铃薯,2017,31(6):335-340(通讯作者).

10.张掖市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中国马铃薯,2014,(1):10-13(第一作者).

11.连作对玉米制种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土壤,2013, 45(4): 623-627(第一作者).

12.几种抗重茬剂在制种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初探.种子,2012,(10) :97-99(第一作者).

13.《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甘肃科技,2013,(15):(第一作者)

14.苦参种子发芽特性研究.种子,2010,11:38-41(第一作者).

六、科研奖励

1.河西走廊制种玉米连作土壤生态修复与减肥增效技术模式集成及应用2024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完成人)

2.“制种玉米连作障碍及有机肥源缓解障碍构建抗性体系研究2023年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第4完成人)。

3.“5-氨基乙酰丙酸创新合成及其应用2018年甘肃省技术发明三等奖(第4完成人)。

4.新型光动力化合物的创新合成及其应用研究2016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第3完成人)。

5.葡萄抗低温增产叶面肥的研制与推广2016年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完成人)。

6.玉米制种克服连作障碍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2013年张掖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4完成人)。

7.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栽培基质研究与示范获嘉峪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完成人)。

8.甘肃黑河流域灌区精品玉米种子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2011年张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7完成人)。

9.河西走廊孜然新品种引育及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2011年甘肃省农牧渔丰收一等奖(第5完成人)。

七、荣誉称号

202120222024年被评为张掖市优秀科技特派员。

20216月获得河西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2012月获得河西学院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上一条:许耀照 下一条:王小明

关闭